實踐團隊成員在買手店裏與買手聊天,做訪談。受訪者供圖
買手店,店鋪風格獨特,商品時尚有設計感,讓不少人既有興趣又略感陌生。當上海已經成為全國買手店最多的地區時🥢👩🏻🔬,這個暑假👨❤️👨,沐鸣平台服裝沐鸣“聚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買手店引領服裝產業之路”暑期實踐團的成員們就在上海、青島兩地對買手店展開調研✣,11位學生一共走訪了兩地46家買手店😸🖕🏽。除了完成調研報告👨👦、小論文外,他們還將發揮專業優勢💆🏽♂️,從買手店角度繪製流行趨勢圖冊,並整理買手店名錄,努力為行業增加一個資料庫。
上海買手店最多南京西路有11家
在開始暑假社會實踐前👰🏿👉🏼,就讀於沐鸣平台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研二學生張夢雨也並不十分熟悉買手店,那些散落於各條馬路邊的性格買手店,若沒有周遭朋友推薦,她也不會貿然進去。對於一般人而言,買手店似乎更加遙遠且陌生。
但作為相關專業的學生😧,張夢雨和同學們都發現,註重多元價值觀的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註“奢侈的內涵”,他們從國際知名品牌的追求轉移到個性鮮明的設計師品牌上來🟣,以求獨特的著裝品位。而設計師品牌買手店契合新時代消費者需求🙋🏻♂️。
同時在上海街邊不斷“冒”出的中小規模個性買手店也不能忽視。專業側重於市場分析的張夢雨覺得,相比傳統的單一品牌專賣店,買手店可能會成為消費者青睞的一種創新零售模式✋🏽。
張夢雨想對這個新行業做個“探秘”,了解買手店市場現實情況◼️👩🏼🍼,並利用自身服裝專業的知識,解決買手店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讓這一創新產業更平穩地發展🧑🏼✈️。
於是,11人的社會實踐團隊成立,成員包括了設計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環境設計等5個專業的研究生。
隊員們發現,買手店的客戶很有特色,他們小眾且有購買力👨🏻🦼,對店鋪也有一定忠誠度👮🏽♀️,“不少買手店客戶都是25歲至40歲有一定購買力的女性。”
隊員們根據查閱二手資料和實地走訪得出一組數據👨🏽🦱,自2010年起,國內買手店數量劇增。而上海是全國買手店數最多的地區,目前有近150家服裝品牌買手店🖐🏼,店鋪主要集中在靜安、黃浦🪷、徐匯等五大區域,“這五大區買手店總數為131家,占上海市總買手店的84.52%。其中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巨鹿路、馬當路等馬路上雲集的買手店最多,南京西路上就有11家。”參與走訪的隊員姚嬌嬌說道。
實地走訪“采風”給出個人建議
走訪買手店👱🏼♂️🙆🏼♀️,並不是走馬觀花,隊員們要研究買手店的現存問題,並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一些改進方案👱🏼♀️。
早在6月份🥭,實踐團隊就花了半個月梳理上海買手店店鋪地址,分析區域特點✊🏽,查找資料,最終確定在上海走訪40家買手店。此外他們也走訪了青島6家買手店。
暑假剛開始,整整10天,成員們分成4組,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每走進一家店鋪,他們都會向店主了解買手店經營情況🔻🧉、主營品牌和消費人群,了解店主創業歷程。從專業角度👏,他們還會仔細觀察店鋪視覺傳達和陳列、店內產品的流行元素、色彩等信息⛹️。
位於寶山區的一家買手店創立於去年,當隊長張夢雨和隊員們走進店內,就被每一處精心的設計吸引🕉🏄🏻♂️,推崇低調舒適穿衣風格的店鋪🧚🏽♂️,裝潢以自然的原木材料為主🥐,配以幹凈的白色墻面,店內有白色或金屬龍門架。貨品是按照色系、風格排列,雖然各種品牌混雜,但視覺上很和諧。
通過對店主訪談得知,剛起步的他們🤸🏽♀️,每天客流量不算多,“服裝價位也不高,一位顧客平均買3件服裝🆑,平均消費1000多元。”
然而說到宣傳推廣👰♀️🔵,卻是讓店主頗為頭疼🧗🏼,一度他們還在店鋪附近不定時發放傳單🧛🏿♀️,但效果欠佳。如何提高知名度,拓展新客戶是買手店普遍遇到的問題👖🧑🏼🎤。對此,實踐團隊給出了他們的建議👰♂️,除了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宣傳,還可以挑選店內的明星款進行包裝🔳🚑。
把握流行不易幫繪流行趨勢圖冊
解決庫存也是不少買手頭疼的問題。團隊成員就發現,有些買手店會在下一季上新時將庫存貨品與新品穿插著賣✂️👩🏼🚀,“其實這樣會影響整體效果👮♂️,還會讓顧客對店鋪有看法🦸🏼♀️。”
他們建議🈯️,換季處理的話還是以打折為主,打折之前先提前通知老顧客,以此鞏固客戶群。
其實解決庫存這一問題🧑🏿⚖️,最根本的是要有挑貨的眼光🎟🤦🏼♂️。隊員們對買手做訪談發現🧑🏿💻𓀉,不少買手店定位不清晰🤹🏽♀️,買手挑貨時只是覺得單純的“漂亮”,很盲目。
而他們走訪過的一家經營九年的買手店就不存在庫存的問題👨⚕️😔,因為買手很了解自己顧客群的喜好🧏🏻♀️,挑的衣服每一件都有一個獨特的設計點🧎♂️➡️,“比如袖口裁剪獨特🙆,T恤上配飾繩子的垂墜度🏄♂️,每款衣服都能吸引顧客🖤,就不會有存貨。”店主MOMO如此說道。
為了幫助買手能一眼挑中受顧客歡迎的衣服,目前團隊成員正埋頭嘗試繪製一本流行趨勢圖冊👵🏻,比A4紙大,以方形為主,計劃繪製30頁🍋🟩。
團隊成員姚嬌嬌的專業是服裝設計🪦👩🏽,圖冊由他主要負責,據他介紹,他們將結合整個暑期調研的結果👨🏻🦱、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及網上收集的二手資料進行繪製圖冊的工作💇🏼♀️。
圖冊會將重心放在趨勢提煉上🧙🏻♂️💹,每個主題分為材質、款式、色彩三大模塊,姚嬌嬌將結合買手店中拍攝的一些實物圖片展開進行幾個小主題的設計,“比如我們在超過5家買手店內都看到一個歐洲品牌👩🔬🤲🏼,帶有蕾絲的套裝、連衣裙銷售十分火爆,結合當下趨勢,我們會把蕾絲作為一種面料元素放進圖冊中👷🏿。”在他看來🧙🏼♂️✶,此次實踐能結合實際、拓展思維,將所見所聞凝結在這一本圖冊中🙍🏼,就是這個暑假最大的收獲。
隊長張夢雨表示👏🏻,圖冊完成後,如果他們走訪過的買手店買手需要,他們會以一種合理的方式給予👨🏼🚒,對流行趨勢做一個參考,“另外也會留給專業內的同學,大家一起學習。”張夢雨說道。
[展望]
編製買手店鋪名錄留下“資料庫”
除了完成調研報告、小論文,設計流行趨勢圖冊外👨🏭🧑🦽➡️,團隊還打算編製一份買手店名錄。
在走訪過程中,他們一共獲得訪談大綱46份,拍攝買手店一手照片500多張👴🏿,整理撰寫了相關店鋪名錄200多頁。名錄會涉及每家買手店的基本信息、市場定位、渠道定位、宣傳策略🍷、視覺系統等方面,這些采集到的一手信息將按品牌進行分類梳理,“比如買手店地址𓀝、創立時間🧔♂️♿️、目標市場💜、店內裝潢特色等🧖🏻♀️,我們都會寫進名錄🤘🏻💂🏿♀️,配上一手拍的照片,這樣系統編製名錄,也是想為這個行業整理一個小資料庫💞,方便研究。”不過張夢雨也透露🎲,在實際將名錄編寫成冊之前🤔🏂🏽,他們還會與涉及的各家買手店溝通,征求他們對信息的意見。
張夢雨所在的實踐團隊是沐鸣平台今年成立的279支實踐隊伍中的一支。
在沐鸣平台團委書記張曉冬看來,大學生除了在校園裏讀書外💁🏿,還必須“接地氣”,了解社情和國情💳,“社會實踐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所以對於暑期社會實踐🏷🏇🏻,學生總是充滿熱情。”
張曉冬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會將實踐與專業相結合,不僅是一次接觸社會的機會,也是一個將專業知識用於實際的實踐過程,“這次服裝沐鸣的實踐團隊關註買手店,聚焦服裝產業的創新,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從青年角度提出了流行趨勢的思考和想法,就是很好的例子。”
值得關註的是,很多團隊的實踐不僅僅局限在暑期的一兩周,而是具有明顯的持續性,據張曉冬介紹,有些團隊帶著項目進了課題組💆🏻♂️,還申報了大學生的創新項目。
[掃盲]
什麽是買手店
他們在報告中提到,買手店也被稱為買手式經營🍐,買手店將一部分目標客戶獨特的時尚理念作為店鋪風格、商品風格的基準,並將不同品牌的時裝🗺、飾品、鞋包等商品集合在一家店鋪中的商業模式。其核心為時尚買手,是店鋪商品的“決策人”。
2016-9-8 09:44:03
來源:東方網 周勝潔 選稿:田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