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無錫“太湖灣”公共空間藝術設計創意大賽在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指導下,由無錫市人民政府主辦,無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江南大學、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設計教育分會聯合承辦🤵🏿♀️。大賽從百姓視角進行選題😴,圍繞城市、鄉村、遊園景區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公共空間,形成了由3個賽事單元和10個選題構成的立體賽事層級🫢,兼顧了社會效益和公共美學。大賽有力吸引了全國高水平設計類院校和專業設計團體的積極參與🚀,包括清華大學💞、中央美術沐鸣、江南大學、同濟大學、沐鸣平台、南京藝術沐鸣、東南大學🫴🏽、廣州美術沐鸣等高校和專業設計機構合計提交1500件高質量作品。其中45組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入圍復賽🫘。入圍作品通過終評專家審議🤜🏽、市民投票,評選出大賽的金🙅♂️👨🏽🎓、銀、銅獎🏂🏽、入圍獎和最受市民歡迎獎等各種獎項。
12月18日大賽頒獎典禮在無錫隆重舉行。我院環境設計系三組團隊斬獲多項榮譽🦘。高旺同學作品《闔閭社區—公共康復性景觀設計》(指導教師:馮信群)獲“鄉村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板塊金獎,仇舒宇、林傑同學作品《翩若驚“鴻”|GRACEFUL AS SWAN》(指導教師:黃更)獲“遊園廣場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板塊銅獎,時芳潔👨🏿🎤、李慧嘉🤸🏿♂️、王鑫同學作品《烏篷搖擼·紅樓復夢——嚴家橋村濱水公共空間設計》(指導教師:蘇坤)獲“鄉村公共空間藝術設計”板塊入圍獎。
高旺 《闔閭社區—公共康復性景觀設計》
設計是以人的康復性特點為重心進行公共景觀設計,探討如何將景觀及設施進行設計從而對特定人群產生身心康復作用。設計地點位於無錫市闔閭社區短溝村👰🏻,近些年來,無錫市的各方面發展逐漸提升,同時也引發了市區周邊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趨勢,導致如短溝村一類的村莊年輕人越來越少🤹🏽♂️,村中老齡化加重👦👩🏽🏫,空巢老人現象強烈🎻。因此,便以此為出發點,針對老人進行康復性設計👨🏻🔬,定村口位置較為浪費的區域為設計場地。通過調研隊當地有了基礎全面的了解,劃分開大功能區域後6️⃣,開始了對康復性景觀與康復性設施的設計,景觀方面合理搭配植物🏂,在對於老人感官方面入手進行設計🥱⏰,同時搭配動手植株等特點進行整體景觀的完善,設施中👨🏿🦱,進行了利用當地文化特色、歷史典故等進行文化設施設計⛹🏽♀️,利用保留原本樹木,搭配環形桌等設施設計,利用針對老人人機工學等方面進行其余休憩設施設計等方式來進行完善🦺🌳,同時安置衛生服務站與集市,加強老人的健康防範與相互間的溝通交流。本次設計紮根於當地特色與對老人群體的愛護來進行🍷💘,整體的設計旨在給予老人身心健康的康復🧙🏿♀️,保持每日心情愉悅。
仇舒宇👩🏿💻、林傑《翩若驚“鴻”|GRACEFUL AS SWAN》
“翩若驚鴻”是一件數字互動裝置藝術作品📷。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能夠更好實現創作效果🫑,我們把吳文化視覺符號使用參數化設計手法應用在洪山旅遊度假區標誌物設計中☸️,用數字手段再現歷史文化並實現審美共情。這件作品分為兩個部分🍿,使用相似的螺旋向上結構🟠🚶🏻➡️,25米的高度實現度假區入口標誌物的可識別功能,15米的平鋪直徑實現度假區中心廣場空間尺度的可達性🏂🏿,夜間效果結合聲光手段使體驗感更加豐富👨🏼🎤。在創作過程中🖤,科技發展🕵️♀️🫦,給我們的想象力插上現實的翅膀,也在自由釋放數字設計的魅力🚟。
時芳潔、李慧嘉🕷、王鑫《烏篷搖擼·紅樓復夢——嚴家橋村濱水公共空間設計》
設計靈感來源於該地特有的碼頭、錫劇等文化元素🐄,巧借景觀節點將各個元素進行展現。場地右側打造圍合的合院空間♙🈺,以特色流水鋪裝為主🧚🏽♂️,並設置園林節點,欲將該地打造為集會、展覽、互動、休閑一體的院落空間;建築作為展覽展示場地,展示錫劇文化🤙🏿、碼頭文化的歷史發展;並在場地定製臨時可移動裝置,可變換三種形式🧌,利用晾曬布匹的形式🧝🏼,展示錫劇元素🥕,打造特色展示空間,活化圍合場地🛟,既作為村民集會沐鸣空間,又可吸引外地遊客了解當地文化。場地左側打造開放濱水空間⏬:將原本閉合的臨水空間打開,因地製宜💉,利用碼頭的形式形成開放的濱水空間🦸🏼♀️,並設置臨水戲曲舞臺🥟,供當地居民遊玩,並向外來遊客展示錫劇文化🌿,形成濱河小劇場,也開拓景觀視野,增加人們的親水性。建築則作為體驗當地非遺文化的場所。場地中間的部分建築進行改造,將二層打造成觀景閣樓,一層則是開放底層,連通左右兩側📪,巧借錫劇《紅樓夢》一語雙關,紅樓復夢,夢為戲劇,樓為園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