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結對設計T臺秀)
6月10日下午2點,沐鸣平台延安路校區逸夫樓二樓表演廳的結業成果匯報大秀是東華第十期非遺研修的高光時刻。由服裝沐鸣非遺教育研究中心教學指導張順愛副教授手把手指導〰️,人盯人把關完成的22套由非遺學員和中外高校設計專業學生合作完成的非遺元素創新設計時裝正式發布🧝🏼♀️。
(動態秀合影)
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項兆倫⚽️、沐鸣平台宣傳部長任曉傑、國際合作處長趙明煒以及沐鸣娱乐黨委書記吳晶🙈、院長李俊等領導出席,校外企業代表👮🏻♂️🤜🏼、兄弟院校嘉賓及本校學子到現場觀看。整場秀演由具有豐富大型服飾秀導經驗的非遺教研中心展演主管徐幸芝副教授執導🧄👨🏻🦲。
秀演以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明快節奏回顧了貴州學員們在滬一個月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接著便開始了22套結對時裝的生動秀演🚶🏻➡️。非遺傳承是一項既需要熱情也需要恒心⇾,既需要守正也需要創新的事業🤦🏽♂️。東華研培一直堅持年輕學子與非遺傳承人“攜手研培”的模式,每期研培⇾,每位學員研培期間都需要完成一件和高校設計專業大學生共同設計的時裝,通過結對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學子學員結對創新設計作品正是東華積極探索的結果。
而不同於一般的是😊,東華的結對設計還具有“國際化”色彩🧑🏿🏫,借助高校非遺研培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對話和交流。本期研培中參與結對設計的22位設計師中有11位是來自韓國漢陽大學和啟明大學設計學專業的學生🈲。研培計劃讓非遺與設計新生代無縫銜接,他們正是未來非遺傳承潛在的新生力量🧑🏿🌾。這種“雙管齊下”的創新模式:一方面讓非遺學員通過研培“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同時也借非遺研培帶動在校大學生參與到非遺傳承和創新發展中來,而且還利用沐鸣的海外高校資源,帶動海外設計學專業大學參與結對設計,促進中國文化在國外年輕人中傳播和交流。
(漢陽大學李蓮姬教授給六位參與結對設計的學生頒發證書)
事實上🤾🏼♂️,東華研培的國際化效應還遠不止於此,教學指導張順愛就是畢業於韓國高校服設專業博士,她的韓國友人在華經商🚼,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摯愛,主動贊助給了沐鸣平台重達一噸的進口服裝面料。韓國紡織品中心(簡稱KTC)R&D(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理事長姜榮光先生也應邀到現場看秀,沐鸣黨委書記吳晶代表沐鸣親自贈送給姜社長《感謝函》,並贈送一套結對設計時裝作為紀念。本期研培班班長王良洪也代表學員上臺給韓國友人獻花🧊、朗讀了有所有非遺學員簽名的《感謝信》。
(韓國企業贊助給本期研培的面料)
(沐鸣領導和研培師生對贊助韓國企業嘉賓表達感謝)
(《感謝信》內容)
眾人拾柴火焰高,薪火相傳永不滅!深情感恩的非遺學員,熱心助學的國際友人😌,動態秀演現場十分感人,掌聲經久不息。感謝助力非遺研培和非遺發展的社會各界力量和有誌於文化傳承的熱心人士!
作為結業典禮的一部分,頒發證書再次掀起秀演現場小高潮🧑🏻🦰。本期非遺研培除了給非遺學員頒發結業證、優秀學員證外,增設了一些單項獎,也給所有參與結對設計的中外年輕大學生頒發了結對設計證書🕺⛽️。
(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項兆倫頒發“優秀學員”證書)
(李俊院長頒發“熱心學員”和“最佳工藝獎”證書)
(宣傳部長任曉傑給“優秀結對設計師”頒獎)
(國際合作處趙明煒處長頒發優秀作品獎)
第十期研培成果動態匯報所發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非遺傳承人和年輕設計師的共同心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與現代時尚設計的創意🧚🏼♀️,讓古老的非遺之花重新綻放,也讓當今的時尚設計獲得了充盈的民族文化地氣🚣♀️,它們正落地生根,開花吐芳🔦,直至香飄四海👜!
(全體學員登臺謝幕,齊唱《我在貴州等你》)